自定义自启动程序

OpenOS 提供了多种用于自动运行程序的工具。本文档将介绍所有此类工具、说明如何使用它们,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。请注意,这些选择中的一部分可能不可用,也有一部分不如旧版本操作系统的那么耐用。模组的1.7.2开发版本(对所有本模组支持的MC版本而言)对于文档中讲述的内容提供了完整支持。下一个 OC 版本,1.7.3版会包含开发版本的所有修复。

在我们涉及到自动运行程序的访问点之前,本文档会先回顾前台和后台、阻塞式调用、线程,以及事件注册记录(侦听器和定时器)相关内容。

后台程序与前台交互程序

前台交互程序会打断或延迟OpenOS加载 shell。这种模式的进程天生适合需要等待用户输入的程序。对后台程序的开发,OpenOS提供了线程和事件注册记录(侦听器和定时器)功能。设计自启动程序时,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前台或后台程序,以满足他们的需要。

阻塞式调用

构建后台进程时,你需要知道什么是阻塞式调用,以及调用时会阻塞什么。有两种不同的阻塞式调用:机器阻塞和系统退让。

机器阻塞调用指component(组件) API中的一部分函数,例如文件系统的读入操作,这种调用会让整台OC电脑进入等待状态。这些阻塞式调用不受操作系统控制,也不受我们控制,是真正的阻塞。因此当我们讨论操作是否被阻塞时指的不是机器阻塞。在机器阻塞调用的过程中,系统中的一切都不会运行。

作为对比,系统调用computer.pullSignal时会令当前线程yield(退让)(event.pullos.sleep也会调用computer.pullSignal)。OpenOS会创建一个init(初始)线程,并且将所有进程都放在这个线程之内运行。假设你创建了多个协程并不断循环resume(恢复)它们,只要某一个协程进行了系统退让调用,你的循环会被阻塞在进行调用的协程处。这个协程不会yield回来。无论如何,这个线程中所有的协程都实质上被暂停了。在开发后台应用时,理解这一点是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环。如果你需要让你的应用程序等待10秒再继续工作,并且你调用了os.sleep(10),你就同时阻断了前台的应用程序(因为它们运行在同一个线程内)。系统退让方法包括:term.reados.sleep还有event.pull

线程

回顾一下线程运行库的API文档。线程适用于开发运行时不太需要考虑系统其他部分的后台式应用。

OpenOS的线程为非阻塞式进程

正如前文所言,进行系统退让调用(任何调用了computer.pullSignal的事物)会暂停当前线程中的所有协程,但是你也可以选择创建你自己的线程。其他进行系统退让调用的线程不会阻塞你的线程,你的线程也可以随意进行系统退让调用而不会阻塞其他线程。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后台进程每秒钟广播一次网络信息,你可以写一个简短的while循环并轻易实现:

snippet.lua
thread.create(function()
  while true do
    modem.broadcast(port, msg)
    os.sleep(1)
  end
end)

OpenOS线程不可重入

线程在编写时即完全为单入口点的。这种模式更易于掌握,且允许编程者将代码构建为自己的子系统。当唯一的一个线程函数退出时,线程会死亡,也不能再resume了。还需要注意当你创建自己的线程(如线程文档所述)时它会附着到当前进程上。线程会阻塞其父进程的关闭,直到线程自己关闭。如果你想要运行一个完全后台,不附着于任何进程的线程,请调用:detach()

OpenOS线程“与事件协作”

事件信号会被推入队列,然后在你拉取信号时从队列移除。如果你有多个独立的代码片段都在进行pullSignal(或event.pull)调用,那么一个进程可能会从另一个等待信号的进程那里抢走信号(通过event.listen注册的事件处理函数不受此影响)。线程从自身独有的信号队列中(这不会导致额外内存开销,技术层面上讲线程是注册的事件处理函数,不会被抢信号的代码影响)拉取信号,而且在设计运行于OpenOS提供的线程中的后台程序时,你也无需关心系统的其他部分与程序所需信号间的关系。

OpenOS线程不适用于低内存的系统

OpenOS仅需要不到130k的内存即可启动和运行交互式shell。一根1级内存条能提供196k大小的内存,这样还能留给你超过60k的“回旋余地”。如此的低内存状态已经很危险了。然而,引导启动的过程还没有完全加载可用的系统运行库。加载线程运行库还要额外分配大约20k内存,并且每个用户线程也要消耗大约 5k 内存。这些数字都是保守估计,而且老实说,由于Lua虚拟机的特性和它按块分配内存的方式,这个数字不够精确。我承认,线程库可以进行优化以减少内存使用。但是这样做的话线程库的准确性和耐用性会远远不如现在这么好。未来版本可能会减少内存使用。理想情况下,你的系统应该在加载了所需运行库和运行了所需程序后,仍有大于100k的闲置内存。

事件注册记录

事件注册记录分为侦听器与事件定时器两类。

请回顾event(事件) 运行库的API文档。事件注册记录是理想的开发后台“响应器”的解决方案。“响应器”指为响应某些预期的事件信号而启动的短期任务。

事件注册记录是可重入的

事件处理函数是一个回调函数,每当它名下注册的条件被满足时都将被调用。

snippet.lua
event.listen("key_down", function(...)
  handle_key_down(...)
end)

handle_key_down()函数在每次出现key_down信号时都会被调用。

snippet.lua
  event.timer(1, function()
    onTimeout()
  end, 10)

onTimeout()函数会被每1秒调用一次,总共10次(详见event(事件) api)。

回调函数也可以选择返回falsenil与此不同,必须为false)以注销自身。返回其他值或不返回任何值则不会注销回调函数。定时器会在调用次数达到times(第三个参数)时自动注销。

这种可重入的行为模式适合基于事件执行小的,重复出现的任务,但是不便于构建长期在后台运行的,需要完成多种不同任务的系统。事件注册记录可能不适合需要保持状态的,或者完成大量工作的,以及与系统事件完全无关的程序。显然,上述内容并不是规定,只是一些未考虑你特殊需求背景的主观意见。

事件注册记录是轻量化的

不像线程,事件注册系统的性能开销很少。最基础的注册记录event.listen("key_down", function()end)可以做到只消耗400字节的内存(你可能会觉得这也是很大的开销,那么欢迎进入Lua虚拟机的世界)。OpenOS已经使用了很多事件注册记录,并且系统已经围绕这些注册记录进行了深度优化,以增加可靠性与减少内存开销。

事件注册记录是阻塞式的

如果你刚才跳过了,那么请阅读前文的阻塞式调用部分。如前文所述,OpenOS运行在单个init线程上,并且如果线程中的任何部分进行了系统退让调用computer.pullSignal(或者其他调用此函数的方法,例如event.pull),此线程中创建的所有事件注册记录都会暂停。因此,只要你还想让你的系统对前台应用(例如shell)作出响应,那么在事件注册记录里面调用os.sleep就很不明智。

用于自动执行程序的进入点

下列的进入点就像“钩子”,或者脚本位置。通过这些进入点你可以在电脑启动时运行你的后台或前台应用。

交互式Shell启动(.shrc)

引导启动的最后一步是加载OpenOS shell。shell会阻塞等待,直到有tty输出可用。这意味着如果没有GPU或屏幕,shell启动将会进行等待。

在用于tty的stdout可用后,shell会完成加载,并且执行/etc/profile.lua,此脚本将会加载别名以及设置环境变量。/etc/profile.lua脚本做的最后一件事是“source”(读取并执行)你的/home/.shrc文件,此文件默认为空。source不会执行Lua代码,而是将文件中的每一行作为shell命令运行。如果你有一个想在shell加载时运行的脚本,那么可以将指向此脚本的路径输入你的.shrc文件中。.shrc会在每次shell加载时运行,也就是说每次启动可能不止执行一次。因为用户可以输入exit^d甚至可以发送硬中断信号来杀死shell程序(然后init进程会加载一个新的shell)。

我更建议编辑/home/.shrc而不是/etc/profile.lua,仅出于有序性考虑。

Runscripts(rc)

请回顾RC文档的内容。

/bin/rc可被用于启用开机启动脚本。RC脚本甚至在没有shell、没有GPU、没有屏幕、没有键盘的系统上也能启动。

文件系统的Autorun(autorun.lua)

在任何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中你都可以创建名为autorun.lua(或者.autorun.lua)的文件。当文件系统组件首次被检测到后,OpenOS会自动运行此文件。请注意/home/autorun.lua不在rootfs(根文件系统)的根目录中。本段所说的autorun脚本会在文件系统每次被添加到系统时都执行一次(例如,你把带有autorun脚本的软盘拔出再重新插入就会执行一次)。

此特性默认启用,并且可以在安装于rw(可读写)模式文件系统的操作系统中禁用,方式是通过调用filesystem.setAutorunEnabled(false),或者直接修改/etc/filesystem.cfg并加上autorun=false

引导启动脚本(/boot/)

此选择强烈不推荐使用,将其在此列出只是为了劝说那些有异议的用户放弃自己的想法。

OpenOS会运行/boot/中的引导启动脚本(按照文件名排序)供其核心操作使用。虽然可以将自定义的引导启动脚本安装到内核启动脚本中,但我们很不建议这么做。

安装自定义引导启动脚本(到/boot/中)会带来风险,你的引导启动脚本可能会在核心运行库还不可用时就开始运行。再当前的OpenOS版本下,我们无法保证哪怕是在你的脚本中调用require的安全性,哪怕现在安全,也无法保证在未来的OpenOS更新中是否安全(因为我可能会改动引导启动顺序)。

io功能可能没完全初始化,init进程可能也未完成初始化,甚至Lua原版库都有可能未加载完成。根据你在引导启动脚本中执行的代码不同,你甚至可能无意中绕过事件调度系统,导致系统错过组件更新。是的,引导启动过程需要负责这么多事情。

尽管说了这么多,此处还是给出了一些/boot脚本的样例,它们在当下和不远的未来可能会正常工作。请在你的文件名的开头加上99_,这样它会在引导启动流程的最后加载。如果有任何事物没能按你的预期工作(例如向stdout输出,或者从stdin读取),不意味着出现了bug而是意味着不支持。换句话说,使用/boot/脚本目录的风险自负。如果你需要stdout,你可以等待term_available信号。再强调一次,这不是官方支持的选择。

snippet.lua
local event = require("event")
--init信号由引导启动进程发出,代表着系统准备完毕
event.listen("init", function()
  local thread = require("thread")
  thread.create(function()
    --[[
      此处为你自定义的服务代码,作为后台线程运行
    ]]--
  end):detach()
end)
snippet.lua
local event = require("event")
event.listen("component_added", function(...)
  --[[
    此处为你自定义的服务代码,作为后台事件响应程序运行
  ]]--
end)

目录